表面上看,成年人的学棋条件并不好,甚至有不少人把自己难以进步的原因归结为缺乏“童子功”。但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谈到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帮助学好围棋之前,我们先想一想读书年代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我认为学习主要依靠的是两种能力,“强化记忆”和“逻辑思考”。为了更好的阐释这两种能力发挥的作用,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自动记住的钢琴键
练过钢琴的小伙伴,往往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首曲子练熟练了之后,似乎不需要大脑指挥,手指就会跑到正确的位置,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但如果让他们默写曲谱,却发现大脑根本没有记住。
钢琴大师甚至可以即兴演奏全新的曲谱,但如果你问他们演奏的时候,大脑思考了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肌肉记忆”。围棋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有很多冲段少年,落子极快,又非常准确。当你问他大脑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却说都是凭感觉下的。
这种感觉称之为“棋感”,它是由于大脑的神经元对特定信号产生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但具体的工作机制,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
2)欧几里得式的科学大厦
我们再举一个通过逻辑思维来学习的例子。欧几里得是数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人物。
他开创了几何学的先河,将人们公认的一些几何知识作为公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图形的性质,并不断推理,归纳总结,最终演绎成了一整套体系,写成了著作《几何原本》。
围棋中的官子环节,恰恰是逻辑能力体现最明显的地方。每一手棋价值多少目,如何协调收官的次序,这些都需要用到计算和逻辑分析。
成年人相比于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完全,逻辑思维能力要强大的多。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学好围棋吗?答案是肯定的。
正在进行的中欧围棋对抗赛也应证了这一点。法国业余棋手本杰明连续战胜了两位中国业余强豪。欧洲人的围棋通常起步较晚,比起中国少年,他们缺乏童子功。但为啥也能修炼到不俗的实力。笔者相信,他们一定利用了自己的年龄优势,充分发挥了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思考,对每一个知识点辩证的分析,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我们以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七子沿边活也输”,来分析一下。
上图黑棋在2路,白棋在3路各有七颗子。黑棋围住了7目空。对于白棋来说,只要每颗子发挥1目以上的价值,就便宜了。这显然是非常容易做到的。由此得出结论“七子沿边活也输”。
这句话一定正确吗?其实也未必吧,这句话需要分情况讨论。
比如下图,黑棋活在了白棋的势力范围内,虽然只得到了7目棋,但如果黑棋没有二路的这些子,白棋下方可能会多出20多目实地。
又比如某些情况下,“爬二路”是为了救出关键棋子,如下图所示:
虽然白棋通过“爬二路”的方式,让黑棋形成了外势。但吃掉角上4颗黑棋,得到了很多目数。如果不怕二路,自己的关键棋子反而被吃,本图显然是白棋的最佳选择。
由此可见,单纯的记忆“棋谚”,并不能对实战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更本质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选择。
类似的棋谚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中央开花三十目”。虽然大多数场合这些话都是对的,但高手的对抗,往往比拼的就是那少数反直觉领域的判断力。这种时候,肌肉记忆往往会阻碍思维,而分析能力,才能帮你更精确的找到取胜之道。
虽然这是一篇介绍成人学棋方法的文章,但我也想借机会向少儿围棋老师提个建议。
背诵棋谚,并非正确的教育方式,也许它能解决80%的问题,但是由此形成的肌肉记忆,会对孩子将来的辩证思考造成阻力,从而出现瓶颈。
不如通过大量的实战和练习,让孩子自己感悟。并通过启发式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感悟棋理,比起背诵,这才是真正有帮助的。
善用自己的优势
大量的学习资料让成年人无从下手。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困惑,例如:
为什么要做死活题,死活题对实战有什么帮助?布局有什么套路?定式要不要背,对手不走定式怎么办?书上的中盘技巧,实战中似乎用不上?都说打谱有用,但我看不懂高手的棋谱怎么办?
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围棋爱好者。可当他们跑去请教高手的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你别管为什么,不停的练习就对了”。往往,高手也搞不清楚,因为他们也是糊里糊涂过来的。
然而练习是枯燥的,尤其是得不到正向反馈的时候。有不少人因为过程过于枯燥而放弃了围棋,或者不再追求棋力提高,下快乐围棋。
其实大可不必。前文已经提到,成年人自学围棋的最大法宝是逻辑思维能力。实战,打谱,做题,复盘,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还是需要的,但只要融入自己的深度思考,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例子,白1是经典棋形“梅花五”的杀棋方式。在“聚杀”相关的专题课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棋形(聚杀指的是如何吃掉拥有大眼的一方,大眼通常会从二个交叉点讲解到六个交叉点)。
对于孩子来说,需要大量的重复才能记忆所有的聚杀棋形。而成年人可以轻易的发现重点——第一手棋要走在棋形正中的位置。
再深度思考下,为什么要走在正中呢,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对手将自己的大眼,分割出两只眼。而走在正中的位置,破坏了对手的连接,由于需要花费棋子将自己提掉,会让自己的大眼不断变小,直到变成已知的死棋形状。
这就是大眼聚杀的内在逻辑,对成年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自己思考出来的。在学棋过程中,多注入这样的思考,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当然,适当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否则就变成空想了。在练习中,加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有一个尝试
我有一个尝试,写一本真正适合成年人入门的教材。市面上多数入门教材,均以罗列知识点为主,包括气,提子,真眼,假眼,死活,双活,打劫,对杀,打二还一等等。这些知识点虽然是基础,但难以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就导致了学完之后,无法形成体感。
我觉得真正的入门应该从规则出发,就像欧几里得的五大公设一样,把规则当做基石,以启发式的方式,自己去挖掘知识点和棋理。
三大“元规则”
- 棋子落于棋盘的交叉点处,黑方先行落子,之后双方交替落子。
- 任何一颗棋子周围的交叉点全部被对方占据,则该棋子“死亡”,必须从棋盘上取走。
- 棋子存活多的一方获胜。
从规则出发,唯一的主线是如何赢棋,沿着这条主线,会衍生出很多分支,例如如何理解“气”,如何理解“眼”等等。对这些分支深入思考,要强于单纯学习这些知识点。
面对AI的冲击时,逻辑思考形成的理论体系,也会表现的更加牢靠。AI的出现,使得很多经典的围棋理论,受到毁灭性打击,也让不少棋手发出“感觉自己不会下棋”的感叹。
但深度的思考,会让我们看问题更加本质,也就不会出现“七子沿边活也输”这样看似高度概括,实则极为片面的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