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二子头” 是指二子的软头,如图一、图二所示,对于这种形是必扳的。但如图三那样的就不称为二子头了,自然也不属于必扳之例。





理由:在实战对局中,当一个子碰上来的时候,有很多场合是需要扳的,如果扳了,问题就不存在了。但有时候考虑到几种因素,如图四的反扳,白容易成形;图五的靠长,黑还需补断,反而凑白行棋,因此也有很多情况黑方暂且不扳。让白走成二子后再扳。但走成二子后,就不顾让白走成三子了。因为走成三子后扳的效力就小得多了。因此二子时不能再不扳了,就叫二子头必扳。扳住二子头的效力,往往要比扳住一子头更好。那么为什么有的棋一子头就要扳呢?那是因为此时不扳,对方也不会走成二子头给你扳的。如果对方必定走成二子头,那么你不妨等着。为什么说扳住二子头特别有利呢?请看图六,黑 1 扳,3 连扳,由于白二子较重,这时白 4 就不能在 A 位连扳,大致要在 4 位退,黑生出 5 位点的好手,白这样的形不是好形。那么,白 4 在 B 位虎呢?黑方可考虑在 A 位挺,这样的形一般白棋是不能容忍的。如果 A 挺不成立时也可改在 C 粘,黑形也比白形强得多。所以扳住二子头往往自己能得到好形,又使对方得不到好形。如果容忍对方走到三个子,那么请看图七,黑 1 多长一子,3、5 再连扳时,白 6 退后, A 位点就不那么厉害了,因为白有 B 尖之类应付手段,而且白 6 时也有可能在 C 位扳。所以三子再扳嫌迟了些,不过也有例外,见后述。
运用:“二子头必扳” 用在扳住对方二子头时固然是有用的,但更多的都是不要走成二子头凑对方扳住。

图八
(习题):这是四四尖顶定式,以后白三三点入的变化。
黑先,当怎样下呢?

图九
(正解):黑 1 冲、3 扳着法紧凑。白 4 时,黑 A 断或 B 扳两种变化均是定式。其中黑 1 如不冲,单在 3 扳,白有可能在 1 位粘。又黑 3 在 C 位退,
白D 虎成好形。以上两种着法都松了。黑 1 冲、3 扳是现成的二子头必扳之例。

图十
(习题):本题取材于大平修三九段执黑对藤泽秀行九段的一局。白靠时,黑该怎么下呢?

图十一
:黑 1 扳,白 2 长,有凑白走棋之感,黑 3 尖时,白 4 断,黑不好办。黑3 如在 4 位附近补时,白 3 尖,吃住黑一子,白满意。扳的走法是不好的。

图十二
(正解):如图黑 1 先退,好着,白 2 除此不能整形,黑 3、5 连扳是常用手筋,黑 7 跳起恰到好处,黑方四手连贯的棋完全道出了二子头必扳的精髓。
本例可以使我们明白怎样利用格言,使自己走出好棋来,破坏对方的棋形,比现成的扳住二子头进了一步。

图十三
(习题):白 △ 在无忧角上碰,黑 1 长后,这时初学者往往爱在 A 位贴,它好吗?

图十四
(俗手):白 2 贴是俗手,也叫凑着。黑 3 虎,扳住了二子头,有力。双方走到白 6,黑形十分挺拔,白形比较别扭,白不合算。其中白 4 如强在 5 位扳,黑有可能在 A 断,但即使在 B 长,白也不便宜。

图十五
(正着):要诀提醒我们,不要凑人扳住二子头,现在 2 扳、4 拆是正着,将来争取在 A 位粘形就整了。黑如 A 打,白是轻快之形,或向外逃出,或不予理解,视局势而定。又白当初在 B 碰,黑 C 退,以下着法亦当如法炮制,总之不要凑人扳住二子头。
例外:二子头必扳是在实战中根据具体棋形总结出来的,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便是著名的 “雪崩形”。

图十六
(俗手定式):黑 1—3 是最普通的,从棋形上也说得过去。可是 4 和 6 却是俗手的典型,凑黑在 A 位扳,二子头被扳住,样子也很难看,不过这却是可行的,是例外。我们不能光看棋形的好坏,棋形的好坏怎样定的呢?就是根据结果来定的。这样的形结果往往要吃亏,就是坏形;结果往往很好就是好形。年深日久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好形,什么是坏形,成了常识。白方这个形,如果在棋盘的其他部位部位无疑是坏形,但在这个特定位置,却怎么走都可应付,它就不能算坏形。这是一个例外,虽是俗手典型,不得不承认它是定式。但我们也应注意不能把这个形搬了地方,搬了地方,还是俗手,就不成定式了。

图十七
(小雪崩):黑 1 按照二子头必扳的常识而扳,叫做小雪崩,应对到 14 是定式的一型,也是最普通的。结果局部完全两分,这对黑棋来说要比一般所说的两分还要稍差一点,因为一般所说的两分,是先手方稍有便宜,而这个定式先走一方一点便宜都没有,所以现在走的人不多了。

图十八
(大雪崩):近来多见的反例是二子头不扳,等到三子后再扳,这就叫大雪崩。大雪崩变化极其复杂,如图仅是常见的一型。
不过无论怎样下,白方总是能应付的。
现在还有一种新着法,干脆三子头也不扳,黑 3 在 8 位长,因此可见雪崩型确是罕见的俗手得善果的意外之型。

识别:图十九
(假像):这是二间高夹点三三的情况。黑先,还能在 A 位扳吗?
请注意白 △ 有 一子,角上二子头只是假像。

图二十
(白有利):黑 1 扳,错着。白 2 扳、4 粘是先手,这时才看出角上原来不是二子头,已经来不及了。白 6 夹,极简明,黑 7 只能粘,白 8 渡后,与正常定式相比,黑 1 多冲了一手,与白 8 交换,白方有利。

图二十一
(攻彼顾我):这是三间高夹后,白子出动的情况。白 1 跳,黑还可在 A 冲后 B 扳吗?

图二十二
(攻击):黑 1 冲,3 扳二子头,但由于黑本身不够强,白 4 断反击,黑被分断,形成混战。因而黑 3 应当在 4 位长。因此可知,二子头必扳重点在攻彼,如必须顾我时,往往要放弃。同时,对方在三路的二子头与中腹的二子头性质也稍有不同,三路上往往不怕对方走成三子。
小结:二子头必扳大多用在序盘和中盘阶段,短兵相接时,除雪崩型外,其他场合一般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