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腹争正面

[原决] 入腹争正面,制孤克敌验于斯。
[原注] 争据正面之大道,逼敌小径以成功。

入腹争正面

原诀的意义是:进入中原,先争正面,这样可以制住对方的孤棋,从而战胜对方。这一条和上一条是互相对应的,上联说“原在是”,根源在那里;下联说“验于斯”,效验在这里。

原注的意义是:争先占据宽广的大路,迫使对方旁行小路,

使敌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因而获得成功。

1.入腹

“入腹”是指棋子向中原地带前进。一般说来,在布局阶段(特别是现代布局),双方总是保持一定距离,各自抢占边角,然后逐渐向中原进军。当然也有一上来便卷入短兵相接的急战。现在要说的是双方逐渐向中原挺进,其“入腹”状况往往对今后的劳逸甚至胜负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图1为例:黑方1、5,白方 2、6,都是“入腹争正面”,其中任何一方稍缓一步,则对方马上会抢占要点,自己就要旁行小径了。图中黑 5 后,鉴于黑方还有 A 位的刺,如果再被黑走到 6 位迎头镇住,白棋将痛苦不堪,故越发显出白 6 走畅的重要性。

2.争正面

争夺“正面”是围棋行棋的一个手段,它具有战略、战术双层意义。“争正面”意味着取得外围狙击的地点和形势,由于争到了此点,不仅自己开辟了较广阔的区域,并且限制了对方的活动范围或阻拦了对方的发展路线。

“争正面”与下文将要提到的“镇”是有区别的。“镇”是以中原为背景出发来狙击敌军的。但在某种情况下,两者也可合而为一,“镇”成为“争正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图 2 为例,黑1扼中原要地,阻止白单关二子前进,迫其转折旁行以求出路,而自己则在中原开展,与左上方及右边的黑子遥相呼应。此时,由于具有同一目的和作用,我们说黑1是“镇” 或“争正面” 都无不可。

但它们又各有其独特意义,不能视为一体。“争正面”的“正面”含义较为广泛,并不一定像“镇”那样都是以中原为背景而出发的。“争正面”就是说:从近距离或较远距离,抢先占据有关双方劳逸、前进方向和发展范围的急所或要害。

图 3 (紧贴争正面)

白 l、3、5 一步不放松,紧贴黑子行棋,力争正面,压制了黑方的出路,自己则开辟了广阔的境界。如果其中有一步走向它处,则黑立即会拐头,那样不仅出头宽畅,而且右上白三子构成的大模样也暴露于黑强兵之前,黑方可毫无顾忌地乘虚而入。

图 4 (近处阻拦争正面)

黑 1 飞起入腹争正面,占领有关双方形势和劳逸的要点,既扩大己阵,又限制了白棋出路。白阵中如不补上—手,被黑在 A 位打入,则立即会变生巨变,白棋有崩溃的危险;反过来说:此点若被白占去,也是争得正面,可以扩大白阵,并且紧接着就出现了白棋可在 B 位打入冲击黑阵的好点。

图 5 (远处阻拦争正面) 黑 1 从星位高拆二,似乎只是起到扩大并加强自己阵地的作用,但严格说来,这步棋也是黑方对白△二子争正面的一着。白△二子位于黑坚壁旁,又是在黑随时可走 A 位轻易渡过的情况下,因此是不宜立即活动的,直接活动只能是辛苦地奔逃而巳。但如白先在 B 位挂,无论黑如何应,白△二子总可起些作用,至少可以利用一下。现在黑方先走黑1,消灭了白在B 位挂的手段,使白在下方没有活动的好点。假若白在 C 位拆二,黑可立即于 D 位飞,夺取白的根据,结果是黑地扩大而白无味,本图是在说明,较远的阻拦也是“争正面”。

图 6 (争正面的方向性) 右上—团白子还未安定,黑在 A、B 两处的狙击都具有“争正面”的意义。从中原的方向来看,或许A 位更符合于争正面,但黑 A、白 C 后,黑右面的阵地不仅被压低而且立即有了薄弱之感,需要马上采取措施如在 D 位一带补棋。因此,在这种场合,黑应该在 B 位飞攻争正面,以扩大黑阵,这个方向才是正确的。

3.制孤

“制”的意义可理解为对付、挟制、威胁或歼灭。

“孤”指无根或眼位不足的未安定之棋(只指未安定,不是指已死的呆子)。

围棋作战忌有孤棋,更忌有两处或三处孤棋。一旦有孤棋出现,则对方在时机成熟时将采取“制”的行动。“制”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追求杀伤,同时包括通过“制”获取相当的利益。

“制孤”与“入腹争正面”,是有关联但又可以分开的两回事。“争正面”不一定是为了制孤,而“制孤”则往往以争正面为手段。

以图 7 为例:由于黑▲一子的尖顶,白方入角之路受阻,并被迫成为立二拆二的局促形状。此时黑在1位关是对付这块尚未安定之白棋的好手段。接下来白如 A 位大飞,黑可在 B 位镇;白如于 C 位关,黑可于 D位镇;白如在 E 位托,黑可在 F 位退。黑在 B位和 D 位的镇无疑是争夺了正面,有利于右上黑阵的扩大和加强,

同时又趁机先进中原,将对今后的战局产生影响;黑在 F 位的退补实了拆三,并结合右下黑无忧角使之成为坚实。三种走法,黑都有利,这就是“制孤”产生的效果。

4.克敌

克敌的意义一般说来是战胜敌人。但如认为经过“入腹”、“争正面”、“制孤”,这局棋就胜利了,这样来理解定庵棋诀是不妥当也是不现实的。为了研究棋诀的指导性,我们是否应把“克敌”理解为:通过入腹、争正面、制孤一系列战斗行动,最后产生了有利于己和有损于敌的效果。

5.对本棋诀的探讨

围棋战斗中,取利以至于最后胜利,都是经过辗转角斗逐步积累战果而取得的。

从定庵棋诀“入腹争正面,制孤克敌验于斯”及其小注“先据正面之大道,逼敌小径以成功”这些指导性的围棋格言来看,它是把三个战斗行动组合为一个战役整体的。正是通过了这些战斗行动,才取得迫使敌旁行小路、困苦作战的效果因而“克敌”的(取利或取胜)。因此,在探讨这一棋诀时,关键性的问题在于证明“入腹”、“争正面”、“制孤“这三者与“克敌”的密切关系,这就不能不从有关的实战图谱中来选择典型范例了。

图 8 白 l、3 对黑三三肩侵后,白 5 脱先在左上抢缔无忧角,尔后再度脱先抢占上边 7 位大场这种过于用强的走法立即导致了黑方 8 至 12 的攻击,迫使白棋孤军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以谋求安全。黑方 10、12 这两手连续的追逼,充分体现了“入腹”、“争正面”、“制孤”三个手法联合行动的威力。

但是,是否可以理解为此时已经“克敌”了呢?

从专业棋手的角度出发来默察大局:今后无论白方再向前关(黑当然跟着再关)还是转向下方以谋取安全,黑方总是要在中原地带形成强大的外势,黑军的一字排开,对上方仅有四子的白阵威胁很大(白军的力量都用于在下方谋活去了);其次,逼迫白棋委屈谋活,黑趁势掠地和封闭白棋是勿庸置疑的结果。由此看来,“克敌”有了一定的前景。

上述—个图形还不足以说明定庵棋诀的指导性,下面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图 9 黑 1、3 的追击、封锁,与上图相似,而目的和效果却不尽然。白以后没有好的后续手段,即使再于 A 位前进,黑仍将在B 位关;白如作出战斗姿态勉强于 C 位打入,黑上方甚强,又多眼位,有充分的周旋余地,还有厉害的 D 位反击。由此可见,黑 1、3 两手具备了进中原、争正面、制孤棋的棋决中所要求的三个条件,其战斗效果则是上方黑阵由于白不敢贸然投入以至在攻击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黑今后如能占到 E 位还有 F 位都能构成庞大的形势。另外,白左下方两子当时本为争取形势而高缔,一旦黑构成大模样,白反而有基地薄弱无作战能力之感。

上述图 9 的变化,也是借追逼取利而出现了“克敌”的前景。然而,说到“克故”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歼灭敌军以至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歼敌的图形在实战中也是常出现的。

图 10 布局开始后,双方分别占地。在还有少数大场未曾占据时,白方先启战端,在1位肩侵黑空。黑 6是沉着的一手,此后黑可伺机在 A 位飞攻,并窥测着向白阵内 B 位的打入。白 7 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在 C 位拐回,却再度于 7 位侵削黑地,这多少有些无理的走法,给黑方提供了反击的机会。黑 8 飞攻,既具有进军中原“入腹”的姿态,又隔断两处白棋,有“先据正面之大道”的积极意义。于是,两处白子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成为受制的孤棋。白 9 逃出,黑 10 的飞逼更体现了“入腹”、“争正面”、“制孤”三项战斗任务的完成。当初白 7 后,黑 8 若应于 D 位,就显得过于软弱了。如今黑 10后,E 位和 F 位两处封罩黑必得其—,白子之一处很可能将被黑歼灭。

从上述几个图例,可以证实定庵棋诀“入腹争正面,制孤克敌验于斯”及其小注,是正确的作战手段。

作者:

喜欢围棋和编程。

 
发布于 分类 围棋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