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教学要不要教定式?

定式在围棋教学中颇有争议性,一种见解认为定式学习有利于孩子行棋规范,另一种见解认为孩子学会了定式,容易僵化思维。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好像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对待定式问题呢?

实际对局中孩子往往选择自己以为对的   
解决定式教学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定式的意义,所谓定式,是局部(主要是角部)接应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合理变化,根据局面需要,分别重视角地、发展性(往往有两个方向),由此产生的常用手法和接应过程,因为其合理性被广大棋手频繁使用,因此称为定式。为什么会产生定式?这是因为局面的接触应对结果双方棋手都没有明显的亏损,符合双方棋手对于棋局的经营和构思。因此,定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选择的手法符合棋手对于局面的需求。

孩子喜欢很重要
    孩子接触定式的时机应该在建立“空”的概念之后,即使是最简单的星位小飞挂守角后拆二定式,也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这样行棋双方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接应。孩子在棋盘上所下的每一步棋,都应该是自己思想和计算结果的体现,否则,再“正确”的下法,也只是表象的“正确”,不利于孩子思想的发展和持续推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孩子“定式”,不如教孩子合理的接应原理。陪着孩子一起探讨局部接触时候碰、拦、逼、靠、顶、飞、跳、尖、镇、托、夹、拆、挡,肩冲等手法对局面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于“空”的发展所产生积极的帮助,才真正有利于孩子朴素思想的建立和渐渐发展。也许从行棋合理性和胜率来说暂时是不利于孩子进步的,但是从长远来说,以及从孩子学业角度考虑,显然更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发展空间。 

碰:    最激烈也是初学孩子最喜欢用的手法,在占领对方一口气的同时,自己的气也被对方占领了一口,但是下一步轮到对方行棋,无论对方是加强自身还是选择反击,自己都反而可能会成为最弱的一方。因此,在选择进攻手段的时候,碰不能轻易使用。 

拦:    稍微离对方远一点(间隔一线距离)拦住对方的发展方向,限制对方往自己阵地侵入,限制对方阵地的进一步扩大,同时有可能增加和明确自己阵地,因为离对方远一点,不容易遭受对方强烈反击。

逼:    挂角时候所用的手法大多是“逼”,“逼”和“拦”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间隔一线距离和对方形成接触,但是“逼”更强调进攻和侵分,要求破坏对方阵地,和对方瓜分局部。

靠:    在遭受对方挂角(逼)时候,“靠”是经常采用的手法,利用己方棋子之间形成的配合,压迫在对方棋子之上,是轻视局部实空,重视往外部和中央发展的手法,有棋子接应时候称为“靠”,单子状态下称为“碰”。靠形成的结果不能算是进攻,只能算是防守类手法。

顶:    和“靠”一样,“顶”也是利用己方子之间配合,在对方挂角(逼)时候常用的接应手法,不同之处在于“靠”是压迫在对方棋子之上,而“顶”则是同样高度挨着对方棋子行棋。根据自己棋子之间配合状态不同,顶分为横顶和尖顶,顶同样是防守的姿态。

飞:    “飞”是常用的行棋步调,兼具围空、出头、连接(相对松散),进攻多种意味,飞的意图根据局面意图不同而大相径庭,充分体现了所有手法都是为局面服务的。

跳:    和“飞”比较近似,“跳”也兼备围空、出头、连接(相对飞稍紧密),进攻多种意味,和“飞”相比,跳往往更有利于出头,对于对方棋子的压迫性相对较小。尖:    “尖”几乎是最缓慢的行棋步调,接近于呆长,尖往往用于抬高棋子的位置和确保连接。“尖”步调缓慢,单纯从围空的角度来说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它坚实,对后续进攻和出头帮助很大。尖是安全有效的连接手段,不用担心被对方分断。镇:    “镇”是压迫性最强的下法,在对方往中央跳出出头的位置行棋,限制对方往中央发展,因为其位置高,有从高处镇压对手的感觉,因此称之为“镇”。“镇”属于典型的进攻步调,迫使对方换一条路径出头,造成对方行棋效率低下。“镇”往往牺牲局部实力,如果不能在攻击中取得收效,很容易落空。托:    “托”属于捞取实空的下法,利用己方棋子之间的配合在对方棋子下一路挨着对方行棋,有利于建立己方完整根据地,但对于进攻缺乏力量。夹:    “夹”是利用子力优势对对方侵犯棋子进行夹击,这是角部争夺最常用进攻手法,夹击不给对方轻易开拆建立根据地的机会,逼迫对方向外行棋,在实施进攻过程中慢慢转化实空或者发展潜力。拆:    “拆”是建立根据地,寻求安定的基本手法,在边角围住一部分交叉点,能够确保整块棋的眼位,形成堡垒状态,在将来的发展和作战中有后盾依托。就局部空的大小而言,“拆”的价值很小,但是有了根据地,才能避免遭受对方强攻,才可能具有发展性,因此,“拆”的意义不是增加一点点地盘,而是为了将来发展的可能性。挡:    “挡”是常用的限制对方继续发展,守住己方阵地(或者保持发展潜力)的常用手段,挡住往往是己方缺陷消失、阵地明确,但是有些局面挡住会有重大缺陷,就不能随便选择挡住。肩冲:    “肩冲”是在对方往高一路“尖”的位置行棋,有一种压住对方肩膀的感觉,使得对方往中央出头的过程始终慢己方半拍,是一种压迫低位棋子的常用手法。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与其教孩子“手段”和“技巧”,不如陪着孩子一起探索这些“手段”和“技巧”存在的意义,生吞活剥也许能够增加营养,但是没有品味和欣赏的过程,孩子得在漫长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觉醒,才能慢慢体悟其中的妙趣,而到了那时候,孩子的成长和围棋之间,还会有很大的关联吗?我们不可以在传递基础认知的同时,帮助孩子推开一扇思想的门,送给孩子一个智慧的舞台,让孩子去自由的释放吗?

作者:

喜欢围棋和编程。

 
发布于 分类 围棋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